对农业保险基本原则的再认识

 

庹国柱、冯文丽

 

[摘 要]2012年颁布的《农业保险条例》确定了农业保险的基本原则,即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和协同推进。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和认识,随着实践的推进而不断深化。本文讨论了十多年来在执行这一原则中的正和误、得和失,发现主要问题在于对“市场运作”的要义出现认知偏差、“自主自愿”原则没有贯彻到底、“协同推进”原则的可操作性较差。建议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我国农业保险的制度框架,并将农业保险的基本原则确立为:政府支持,单独监督,机构代理,统一管理,应保尽保,农户获益。

[关键词]农业保险;基本原则;政府、市场、农户

 

 

农业保险欺诈治理:美国实践与启

 

林源、高聪、屠骞阳

 

[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欺诈骗保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作为最早建立农业保险制度的国家之一,在治理欺诈骗保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分析了美国农业保险欺诈的状况,梳理总结了美国治理农业保险欺诈的组织体系、法律体系、技术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美国的实践为我国农业保险欺诈治理提供了重要启示:通过设立专门的农业保险监管机构和反欺诈组织、完善反欺诈立法、创新反欺诈技术以及培育反欺诈专业人才等手段,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农业保险;反欺诈;协同机制;技术治理

 

 

都江堰工程对保险风险控制的科学启示——基于控制理论的观点

 

郁佳敏、兰轶东

 

[摘 要]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伟大生态水利工程,也是人类应对旱灾与水灾的杰出风险管理典范。随着科技发展,人们不断从都江堰的古代智慧文明遗产中萃取出众多科学理论。都江堰和保险业务风险控制系统有着结构相似的风险管理系统,因此构建保险版的“都江堰”工程存在“古为今用”的技术可行性。本文运用控制理论,从稳定性、能控性、反馈控制律、控制器设计等方面提出了保险风险控制的科学启示,以实现稳定可控的、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增长的保险风险控制系统。

[关键词]都江堰;保险;风险控制;控制理论;稳定性

 

 

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下保险公司资产端风险偏好传导研究

 

徐宁

 

[摘 要]当前,最低资本风险计量体系与投资端资产配置风险限额难以一一对应。本文基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II),借助穷举测算可行性投资组合最低资本占用的建模方法,使用统计模型描述各类资产配置中违背风险偏好的不可接受范围,将风险偏好常用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风险最低资本约束转化为投资风控常用的各类资产配置限额;将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投资实务用量化传导的方法联系起来,使保险公司可以系统化地预测、管理投资端风险。

[关键词]量化风险最低资本;风险偏好;资产配置;量化传导;风险管理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践对商业健康险发展的影响

 

薛寒冰

 

[摘 要]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通过“以量换价”的模式压缩药品流通成本,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用药负担,节约医保基金支出收效明显,促进我国药品供应体系发生转变。但同时,政策实施对医疗机构的绩效评估、过程管控等方面也产生了直接影响,并在原研药、高值药品和耗材等领域预留出市场空间,成为商业健康险发展的可选项。

[关键词]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医保支付价;商业健康险目录;医保支付改革

 

 

中国保险人群心脑血管疾病重疾险理赔发生率影响因素分析

 

姬萍

 

[摘 要]受保险人群自身特点及重疾险产品心脑血管疾病理赔定义的影响,保险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理赔发生率与普通人群不尽相同。本文尝试从普通人群分析入手,考虑保险人群、保险理赔定义的特点,从疾病危险因素、诊断和疾病后遗症严重程度三个层面剖析保险人群心脑血管疾病重疾险理赔发病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我国健康险业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重疾险;理赔发生率;影响因素

 

 

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考核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杨长汉

 

[摘 要]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等养老基金依规进行市场化投资管理。投资绩效考核是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指挥棒”。当前绩效考核中存在考核周期短期化、考核对象偏重于投资管理机构、考核指标偏重于投资收益、考核方法偏重于投资收益率排名等问题。要优化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考核,应兼容短期、中期、长期投资绩效考核;受托人、投资管理人投资绩效考核并重;综合投资收益、投资风险进行考核;行业排名与基准组合业绩比较相结合等,这可以保证绩效考核更加科学合理与客观公正,促进养老基金保值增值。

[关键词]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考核

 

 

“国外第三支柱养老金改革”专栏

 

澳大利亚第三支柱养老金:广覆盖与高积累

 

庞茜

 

[摘 要]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制度是一种典型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该制度建立时间不长,却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覆盖率,迅速积累了一定规模的养老金基金,为参保人提供较高水平的福利供给,带来突出的社会效用。本文针对澳大利亚个人养老金运行模式展开研究,重点分析澳大利亚个人养老金制度参保规则、监管体系、投资管理模式,探讨其成就的原因。分析发现,澳大利亚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强制性保障了基金的资金募集规模,严格的监管体系保障了基金运行的安全性,丰富的投资渠道提升了基金的运行效率。在内部制度的保障和外部宽松的经济环境作用下,澳大利亚的个人养老金得以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个人养老金;超级年金;养老金投资;基金监管

 

 

波兰第三支柱养老金:公共养老金的有效补充

 

陈星、康芸烨

 

[摘 要]20世纪90年代,波兰通过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成为中东欧养老金名义账户制的典型国家之一,建立了强制参与和自愿参与相结合、公共管理和私营管理相结合的多支柱养老金制度。其中,第三支柱补充型养老金在提升养老金替代率、弥补养老金缺口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三支柱养老金分阶段实现了全面实施和推行,不同养老金计划对缴费比例及责任、税收优惠的规定各不相同。第三支柱养老金投资主要接受波兰金融监管局和金融监管局委员会的监管,长期投资表现较好。然而,在加大民众养老储蓄宣传力度、提升养老金融素养、充分披露养老金产品市场信息等方面,波兰第三支柱养老金仍面临一些挑战。

[关键词]名义账户制;补充型养老金制度;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融素养

 

 

新西兰第三支柱养老金:四重机制助力提高参与率

 

孙光辉

 

[摘 要]经过10多年发展,新西兰的个人养老金制度KiwiSaver已覆盖超过95%的劳动年龄人口。该制度有四重机制:一是自动加入机制,即准强制参与;二是雇主匹配缴费,即将第二、三支柱养老金功能整合;三是账户管理灵活,在购买首套住房、移居海外或重大经济困难等情况下,可以提前提取;四是“ETE+政府补贴”机制,即仅在投资运营环节征税,且政府补贴直接到账户。这些机制确保新西兰维持较高的个人养老金参与率。该制度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即投资收益波动大,管理费用偏高,但是未对制度参与率造成显著影响。

[关键词]新西兰;个人养老金;KiwiSaver制度;自动加入;运行状况

上一篇:2024年第2辑目录

下一篇:2024年第4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