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内涵定义、缘何而起及推进路径

    朱铭;王嘉启;宋淑婷;

    在乡村全面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的新时期,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逐渐受到重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发展和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这也是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多层次农业保险的定义出发,从制度设计、保障水平、产品供给、补贴水平、服务重心和风险分散六个维度阐述多层次农业保险的内涵,从当前农业生态现状、农业保险发展历程和金融工作要求等角度分析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的缘由,最后总结当前我国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从政策和实践方面给出相关的推进路径。

    2025年03期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 如何看待和解决农业保险“双精准”问题

    庹国柱;易福金;

    精准承保和精准理赔(以下简称“双精准”)已成为当前农业保险实践中亟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近期在几个省份就“双精准”问题调研发现,由于基础数据不统一、农户种植规模不够明确、养殖数量动态变化、“按户投保、按村签单”规则存在缺陷、定损技术支持有限,实现“双精准”面临挑战。为切实可行地实现农业保险的“双精准”,笔者建议,在多套数据无法统一的情况下,承保面积只要符合一套官方数据,就应视为合规;建议以村为单位投保、取消“相对免赔”和“分阶段赔付”、推动“基本险+附加险”模式以及利用现代科技等措施助力“双精准”。

    2025年03期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 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

    王玉改;

    近年来,中国寿险市场正经历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深刻转型。随着经济环境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传统的寿险经营模式正在逐步重构,“以客户为中心”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础的组织形式,也是中国文化和感情最基本的载体。因此,保险产品与服务应从聚焦个体客户延伸到整个家庭,基于全面、动态的家庭风险分析,构建健全的家庭风险保障体系。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2023)》的研究,深入分析了中国家庭人口结构、财富配置结构、家庭风险保障模式的最新特征及变化趋势,以及中国家庭现有风险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提出要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责任、风险与需求,充分运用保险的保障属性、保值属性和法律属性,构建依托“保险+服务”综合解决方案的动态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全方位守护中国家庭的健康、养老与财富。

    2025年03期 2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3K]
  • 低空经济航空器保险现状、困境与对策

    周子凡;

    各地正在加速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随着航空器持有量的持续攀升,出现了航空器伤人毁物扰民事件,低空保险呼之欲出。但低空保险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可供投保的空域有限、投保标的尚不成熟、保险过错免赔纠纷较多、致险因素复杂难控、定损审核较为困难、保险产品种类较少。为保障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本文建议明确适飞区域,加强空域管理,为低空保险落地提供基础条件;制定行业标准,明确飞行规则,为低空承保理赔提供依据;设立无过失赔偿条款,创立救助基金,为保险救济提供便利;规定承保理赔程序,明确定损定责原则,为保险理赔提供理论支撑;明确保险优先适用场景,首推综合险,适时推出新险种。

    2025年03期 4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 长距离输送油气管道财产保险条件优化探析

    张雄涛;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指出,完善原油和成品油长输管道建设,加快天然气长输管道及区域天然气管网建设。长距离输送油气管道(以下简称长输管道)是输送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基础设施,但是运行中面临暴雨灾害、腐蚀、第三方损害等风险。本文基于中石油长输管道财产保险6年查勘和赔付数据,指出该保险存在保费厘定不合理、风险与保费不匹配等问题,提出了优化改善保险条款、提升保障水平、提高资产安全水平等有关建议,旨在为加强我国油气供应能力提供保障。

    2025年03期 6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 保险资金投资比例监管的比较研究:域外经验与国内实践

    李骏;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优势的要求,本文从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视角切入,基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域外主要经济体的纵向案例分析和横向对比分析,发现它们在该监管领域各具代表性:美国保持对保险资金投资比例的监管;英国以原则监管为主,而非规则监管,没有针对保险资金投资比例的监管规定;相较于英国、美国,日本从依靠比例监管逐步演化为放弃比例监管,以“偿二代”作为监管的主要工具。回顾国内保险资金运用的比例监管演化过程,借鉴域外经济体监管经验,本文建议在“严监管、强监管”的背景下,保持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规则的同时,逐步放宽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和比例限制;从长期来看,放松大类资产监管比例,优化偿付能力和准备金监管政策也是一种选择。

    2025年03期 7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 典型养老基金ESG投资策略的国际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建议

    张细松;

    本文梳理了养老基金ESG投资的理念形成、内涵及基本策略,分析了中国养老基金ESG投资的必要合理性与功能实现,归纳了中国养老基金ESG投资的政策试点与困境,重点比较了CalSTRS、OTPP和USS等国际典型养老基金实施ESG投资策略的实践。国外养老基金ESG投资在实施具体策略上的普遍特点包括:建立养老基金ESG投资的决策机制、综合实施多元化的ESG投资策略、注重风险管控和ESG等非财务绩效考评。建议中国养老基金ESG投资成立专项管理委员会并实施绩效考评;建立广泛竞争机制,实施参与策略;健全ESG投资的法制体系,提升对ESG投资的认知;创新ESG投资,强化ESG投资管理技能。

    2025年03期 94-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 个人养老金投资顾问应承担法定信义义务吗?——基于美国商会等诉美国劳工部案的思考

    张世琪;

    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方兴未艾,但个人养老金产品投资顾问等金融服务商的义务尚未明晰,2018年美国商会等诉美国劳工部一案带来了启示。2016年,美国劳工部的《受信人规则》通过“提供建议+接受报酬”的定义方式将IRA投资顾问纳入《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中的“投资建议受信人”,要求其承担法定的养老金信义义务。然而,这一规则超越了劳工部的法定权限,不符合ERISA的立法目的和文义,违背普通法传统以“自由裁量权”为核心的信义义务内涵。虽然投资顾问可以通过签订最佳利益合同得到豁免,但这一方式增加了受监管者的合同成本、合规成本、诉讼风险,造成机构退出养老金投资市场,IRA投资人无法获得投资建议。个人养老金的建立初衷是为无雇主者提供补充养老保险,因此,如果对象为“退休投资者”和“自由职业者”,投资顾问可能承担法定信义义务。

    2025年03期 11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 DRG支付方式改革与甘肃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探析

    冯钰婷;

    本文探讨了在DRG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手段,如何通过多种创新措施应对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保基金压力增加等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医疗成本的攀升,国家医疗保障局推行了DRG/DIP支付改革,以控制医疗费用、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然而,DRG定额支付模式在实施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大型医院“虹吸效应”、转诊机制不完善、病案管理滞后以及“高编高套”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效率,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探讨了商业保险在弥补医保支付不足、支持分级诊疗、提升病案管理、引导合理转诊、提供二次报销及推动医保与商保联动等方面的创新路径,通过更全面的保险产品设计和有效的合作机制,保障患者的医疗权益,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DRG支付改革的顺利实施。

    2025年03期 137-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 浅谈车险行业费用合规与管理

    冀宪钧;

    本文基于对当前车险市场费用的系统性研究,针对行业内高度敏感的费用合规性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探讨。从《保险法》和行业监管政策导向出发,结合具体实务操作,全面论述依法合规经营对促进保险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指导相结合,提出关于如何有效实现费用合规管理、费用真实性管理、明确各环节权责划分、优化保险公司成本结构,以及构建内部管理机制的策略与建议,为车险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14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 科技保险产品条款设计之责任规范刍议——以科技项目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条款为例

    吴伟峰;

    科技创新活动本身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风险制造的过程。虽然科技创新活动能带来高收益,但同时伴随着高风险。科创活动科技创新与一般的经营活动相比,具有较高的风险容忍度,导致其常规风险财务转嫁积极性不高,但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的手段,是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仍是科创活动风险管理较优的风险转嫁方式之一。本文创造性地探讨了保险条款设计的逻辑规范原理,强调了“剩余责任”权属安排的重要性,提出了基于“剩余责任”的四种保险风险管理组合类型。然后,本文运用以上逻辑规范原理与风险管理组合,检视了当前注册在售的科技项目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条款,揭示了部分条款在“剩余责任”和“可保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规范之处。最后,本文提出了旨在强化科技保险条款设计的规范性,提升保险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促进科技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的建议,包括加强“剩余责任”权属管理,基于“剩余责任”权属分配逐步规范“可保风险”管理,提高保险条款文本描述的严谨性,以及加快科技保险行业示范条款的拟定等。

    2025年03期 160-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