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脉络——基于20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有关指导意见的学习
庹国柱
[摘 要]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农村、农民(以下简称“三农”)问题的。系统学习这20份“一号文件”,尤其是其中关于农业保险的指导意见,梳理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脉络,对于了解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领会发展农业保险的重要意义和其在“三农”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积极作用。在深刻理解政策意图的基础上,更自觉地坚持发展农业保险的初心、使命和方向,不断提高农业保险发展质量,推动我国由农业保险大国走向农业保险强国,真正让农业保险在乡村振兴中作出其独特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一号文件”;农业保险;发展历程;政策脉络
中国居民的退休准备状况——基于《2022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的发现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摘 要]为科学、系统地了解中国居民对退休生活的准备状况,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实施了“2022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项目”。调研发现,2022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5.70;居民退休生活愿景较为保守,传统观念塑造主流;身体出现衰老征兆是促使居民开展退休财务规划的最主要原因;居民预期的退休收入主要来自政府,信任来自政府和亲属的财务建议;居民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风险偏好较低,对财务规划、健康管理等服务存在需求;居民金融素养表现不佳,且存在过度自信现象;居民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态度较为保守,反对过度延迟退休;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缺乏了解,但普遍存在需求;青年群体对预期退休年龄较为乐观,生育意愿低下的原因在于生育成本过高;新冠疫情减少了居民的日常支出和储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退休生活信心。基于调研得到的结果,本文建议:政府应推动完善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建设,加强对国民的金融素养教育,改善居民对退休生活的预期;企业应充分履行雇主责任,拓展企职业年金计划等经济保障,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在国家政策基础上为员工提供灵活的退休选项;个人应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提升金融素养,落实退休准备行动;商业保险机构应积极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完善相关服务,加强宣传,辅助做好第三支柱建设。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退休准备;延迟退休;个人养老金;养老金融;金融素养
复杂老龄化下的老龄产业新生态
王海英、边宁、邱琪、张洛元、盘古智库
[摘 要]我国正处在超级老龄化趋势和复杂老龄化形势风险交汇点。康养需求大爆发时代正在到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公共养老资源有限,市场优质供给不足和国民总体有限的支付能力使我国老龄市场存在供需失衡。本文认为,应建立一个使经济社会发展更具韧性和稳定性的老龄产业生态圈,在抵御风险的同时支撑更大发展空间。多产业的融合与多行业的聚合连接,将是推动老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合力,以综合性解决方案牵引市场从链状架构走向立体的老龄产业生态图景,形成有能力覆盖全国并且具有“医食住金行”老龄社会基础产业结构的大型平台,一端连接老龄产业生态圈,另一端连接国民康养需求,能够提供个性化、匹配多元化需求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老龄化;老龄产业;跨界整合;产融连接
个人养老金制度后的人身保险业趋势展望
王小康
[摘 要]本文回顾了个人养老金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地,对保险行业在此制度颁布前的一系列实践作了总结,并从银行储蓄理财替代保险、大型公司较中小公司更受益于制度、产品结构的改变及潜在偿付能力的挑战等方面分析了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后人身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保险行业更积极地迎接挑战提出了多维度的建议。
[关键词]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保险;人身保险;风险管理
再保险共同体机制在“一带一路”保险保障中的作用——以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为例
汪小亚、周晓妮、张祎桐
[摘 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举措。笔者对中国“一带一路”保险市场及其支持实体经济的现状和问题的研究发现,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保险业不断加强风险保障、创新产品与服务供给,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护航者”。然而相较于日益旺盛的“一带一路”保险需求,国内保险业的保障程度仍较为有限。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以实实在在的成果证明,再保险共同体的机制在中国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特殊风险保障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为进一步激发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建议国家层面应尽快建立境外保险保障制度体系,提升社会对保险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功能作用的认识和运用水平;从投资端强化保险意识,建立“投融资+保险”协同机制;引导保险行业通过共同体机制进一步激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潜力、扩大保障程度。
[关键词]“一带一路”;保险;再保险共同体
保险机构企业文化要素建设的比较研究——基于企业文化在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机理分析
吴伟峰
[摘 要]本文首先运用交易费用企业理论解读了富有竞争力企业的规模边界扩张与企业数量增长的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辩证内涵,运用契约替代与不完全契约的企业理论分析了现代企业经营所面临的各种“契约剩余”风险,阐明了具备价值导向功能的企业文化作为保险机构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手段的机理。同时,比较研究了当前我国保险机构的企业文化要素建设现状与缺失的主要原因,总结了企业成本管理、创新驱动、自然和谐的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重新定义了保险的功能,最后对如何加强保险机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契约剩余;企业文化要素;SARMRA评估
以经济学视角分析代理人规模缩减外因、意义及应对举措
沙才艺、黄淑燕、余承峻
[摘 要]近几年保险行业呈现代理人数量持续下滑,规模不断缩减的情况,保险机构的招募端乏力,一线队伍增员难度不断加大,陷入了“招募荒”和“代理人荒”的景象,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是保险代理人的劳动力要素市场自发调节的周期性结果。本文分析发现,借助互联网的东风,网约车、外卖员等行业的兴起,极大地提高了劳动力要素就业选择的机会成本,其中,“新生代代理人”即“80后”和“90后”正逐渐成为保险代理人的主体,这个群体普遍完整接受了义务教育,并进入高等教育序列,文化水平和认识能力较高,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与上一代有明显差异,休闲娱乐已成为该部分群体择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代理人荒”可以成为推动中国保险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内驱力,也是推动保险业结构转型的拉动力,更是促进保险机构精细化运营和队伍精英化运作的市场推力。
[关键词]代理人;保险机构;劳动供给;增长方式转变
加强成本管控,提升寿险公司费差管理水平
蒋晓曦
[摘 要]费差是寿险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费差管理和成本管控一直是寿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监管的日益严格以及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寿险公司对费差管理所涉及的资源配置结构、资源投入产出效率以及成本管控等方面越来越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着力于此。但相较于业务品质等其他运营偏差的管理的一致性和透明度,各寿险公司在费用偏差管理方面历来有各自的管理方法且少有相互借鉴。寿险行业如何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并提升费差益或降低费差损,成为各寿险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都面临的课题。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对寿险公司的费差管理以及提升费差管理水平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探讨,为寿险行业的成本管控提供一定的思考和参考,为其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奠定管理基础和成本基础。
[关键词]费差管理;成本管控;资源配置;预算管理;绩效考核
已病人群的医疗保障实践——美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李璟媛、程士轩、李明强
[摘 要]已病人群指身体已经发生疾病或有健康异常的人群。中国国内的已病人群长久以来面临难以获得商业健康保险或只能支付更高额保费的困境。美国作为世界上商业健康险最发达的国家,也曾面临已病人群难以获得医疗保障的问题。在实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已病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在政府主导的美国老人医保领域,政府促进参与Medicare Advantage计划的承保公司推出特殊需求计划,使患有既往疾病的老年人获得更好的医疗保障。
[关键词]已病人群;医疗保障;美国经验
重大疾病保险中疾病释义条款的认定与解释——以I型糖尿病保险合同纠纷的司法裁判为例
陈禹彦、陈柳
[摘 要]对于Ⅰ型糖尿病疾病释义条款的认定与解释,目前司法审判中出现了适用疑义解释说、免责条款说、无效条款说、专业意义说四种观点。本文结合糖尿病分型诊断中国专家共识等文献,以该疾病通行的医学分型标准为基础,检视目前适用疑义解释说、免责条款说、无效条款说存在的问题,同时主张在加强适用专业意义说说理的同时应以此裁判思路为审理该类案件的通说标准,以求补偏救弊、公平保护保险双方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格式条款;解释方法;Ⅰ型糖尿病
《保险研究》《保险理论与实践》选题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