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保险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表现分析
李健、黄重钧
[摘 要]本文选取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和新华保险五家上市头部险企作为代表,主要根据2023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对保险行业的表现进行分析。2023年上市保险公司一季报显示,保险公司的基本面正在恢复,寿险新业务价值(NBV)恢复增长,财险综合成本率(COR)继续改善,利润也有大幅的提升。另外,上市保险公司从202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保险合同新会计准则,尽管新准则对财务数据产生了一些扰动,但也提供了观察和分析保险公司经营的新视角。通过观察发现,准则切换对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的利润影响并不相同,表现为寿险公司利润增加,财险公司则出现利润下降,且增大了准备金。在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波动性可能加大。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对保险公司的产品、投资以及资产负债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上市保险公司;寿险新业务价值;财险综合成本率;新会计准则
关于农业保险精准理赔问题的思考
庹国柱
[摘 要]农业保险精准理赔是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功能和作用,实现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但受多种因素制约,目前一些地方的农业保险精准理赔水平还较低,农业保险的保障能力还不强。本文对当前制约农业保险精准理赔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包括平均赔付、协议赔付、协商赔付,其他一些不当赔付方式,以及定损方法的缺陷等。此外,本文分析了非精准理赔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农业保险难以实现精准理赔的原因,从技术、产品、操作、监督、农户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本文认为当前农业保险实现严格意义上的精准理赔还比较困难,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理赔方式方法,以提升农业保险理赔水平,需要从明确理赔标准、规范查勘定损、强化监督引导、加快农业保险科技建设、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和机制、转变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六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农业保险;理赔;管理;保险科技
农业保险与政府农业防灾减灾工作联动机制探讨
刘婧、王胜
[摘 要]政府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农业保险都是我国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保险转移分散农业风险的经营目标与政府部门农业防灾减灾的工作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促进农业保险与政府部门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度融合,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农业风险管理方式,可有效提升农业产业抗风险水平。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农业保险与政府农业防灾减灾工作联动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已有实践探索和地方典型案例经验,在此基础上从信息共享、基础共抓、队伍共建、资源共投、服务共推、宣传共赢六方面入手,深入研究梳理了农业保险和政府农业防灾减灾工作联动相关工作思路,进而提出了下一阶段进一步推动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和政府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业防灾减灾;联动机制
保险集团公司数字化审计模式实施路径探索
吴坤龙
[摘 要]审计数字化是保险集团公司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提出积极推进数字化审计转型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适应数字化及后疫情时代发展、强化保险集团风险管理定位、积极践行绿色金融发展理念的需要,随后从搭建数据分析、智慧监控、审计作业、审计管理四个平台对数字化审计实施路径及框架进行研究探索,最后提出需加强数字化审计转型战略的整体规划、配合数字化调整组织架构与工作流程、培养引入兼具数字与业务背景的人才、重视审计过程中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数字化审计
完善我国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
王民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证券法》的施行与司法实践的推动,越来越多的A股上市公司开始购买董事责任保险以转移公司及其董监高面临的日益上升的责任风险。董事责任保险在中国市场发展历史较短,相关配套制度还不健全,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本文建议建立公司补偿制度和董事责任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并持续完善董事民事责任法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及董事责任保险产品。
[关键词]董事责任保险;法律制度;公司补偿制度;独立董事制度
从ChatGPT谈AIGC在保险智能客服中的应用
何舒晨
[摘 要]本文回顾了保险行业的信息化与知识管理历程,并预测从2023年开始保险业信息化将进入人工智能建设阶段,互联网技术在保险业更聚焦对数字内容创作的赋能。人工智能生产内容(AIGC)技术使内容创作工具急速平民化,让互联网保险领域的竞争演变为内容之争。ChatGPT(AI聊天机器人)作为AIGC技术系列的产品之一,因解锁了图像识别能力,使AI可解读自然语言与视觉信息,让AI更像一个具备“眼睛”和“ 语言”能力的人类,拓宽了保险智能客服与用户聊天的能力边界,产生更多商业机会。中国经济已步入“服务经济”时代,保持与用户顺畅沟通的能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法宝,智能客服已逐步成为保险市场主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近年来,各头部保险公司在智能客服上均有持续的资金投入与战略升级。AIGC技术赋能保险智能客服时,除了升级IT技术(算法与算力),重点应落在“人工”上,即重点关注保险业务团队与IT科技团队的协作效率。因涉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境外引入及技术稳定性、国家安全与涉密信息管理、信息与大数据的伦理问题等,AIGC技术赋能保险智能客服亟需保险行业监管体系给予政策指引,以明确科技在商用时的法律与合规边界。
[关键词]ChatGPT;AIGC;保险智能客服
精算课程国际化认证与人才培养研究——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
中央财经大学精算课程国际化认证团队
[摘 要]精算师资格考试是精算从业的基本要求,高校精算课程得到精算师协会的认证能够实现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匹配。本文介绍了中央财经大学精算课程国际化认证的机制,并总结了实施认证工作以来的问题和经验,以期为其他高校及其他专业实施课程国际化认证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算;国际化认证;人才培养;中央财经大学
安达保险业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宋振兴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风险更加复杂多变,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是打造世界一流财险公司的必由之路。安达保险是美国一家以经营非车险为主的财产险公司,过去十年其保费增速长期领先市场,综合成本率均明显低于主要对手,市值表现好于财产险上市同业,是世界一流财产险公司的代表。回顾研究安达保险过去十多年发展历程,其在经营理念、产品和服务创新、承保管理、“减损+赋能”服务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是推动其在单一的非车险领域成长为全球一流财产险公司的主要原因。研究安达保险非车险发展的主要做法,有五方面经验值得国内财产险公司借鉴: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加强业务周期性管理,高度重视高风险客户服务,加强承保管理,提升主动风险管理能力。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能力;财产险公司;商业非车险
墨西哥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研究
马源
[摘 要]在人口老龄化和老年贫困较严重的背景下,墨西哥养老金体系进行了多次改革。现有的养老金体系按照世界银行所提出的方案可分为四个支柱。多支柱的养老金体系缓解了老年贫困、提供了老年收入保障,但是仍然存在制度发展不均、非缴费型制度保障水平有限、缴费型制度实际覆盖率低且缴费不足、自愿储蓄型制度体量较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注重制度整合、实施财政激励、保障投资效益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非缴费型养老金;退休储蓄制度;多支柱体系
财产保险中付费前事故免责条款的法律效果——“同案不同判”引发的思考
马啸
[摘 要]财产保险的标准保单中常约定有“付费前事故免责”条款,该条款会因为具体约定内容的不同,在保险合同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法律效果,其中不乏争议。本文从两则“同案不同判”的案例切入,通过审视“付费前事故免责”条款与保险合同射幸性之间的关系,归纳、分析该条款的效力问题,讨论该条款在不同情形下的法律效果。
[关键词]付费前事故免责;射幸性;效力;法律效果
最高人民法院“新航2”轮海上保险合同纠纷案评析——浅析《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二款及保险合同中“逾期付费条款”的理解
田刘柱 马捷飞
[摘 要]《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保险人应当对“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履行提示义务和明确说明义务,否则相应条款不产生效力。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对“新航2”轮海上保险合同纠纷案的判决,“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应指格式条款中的免责条款。对于非格式条款中的免责条款,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保险人无需履行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其亦为有效。保险合同中格式条款的认定,应根据《民法典》中格式条款的界定标准予以判断。另外,该案保险合同中的“逾期付费条款”,有助于保护保险合同的射幸性和保险机制的良好运转,并且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亦无显失公平之处,在没有其他合同无效问题的情况下,应予作为认定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依据。
[关键词]免责条款;格式条款;提示与明确说明义务;逾期付费条款
日本法上责任保险中的第三人保护研究
郜俊辉
[摘 要]日本在将保险法单行法化之时,一改《日本商法》中有限承认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立法模式,也未遵循学界长久以来所主张的一概承认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观点,而是仅在《日本保险法》第22条规定了第三人对于责任保险的保险给付享有优先受偿权。日本法作出如此变革,主要是因为考虑到责任保险的多样性,以及要防止给保险人带来过度的负担与不利益。与之相比,我国的相关讨论长期沉浸于法律逻辑讨论,忽视保险实务的多样性以及缺乏保险人利益保护的分析视角。鉴于此,本文梳理了日本法上责任保险中的第三人保护模式的变迁,以期补足我国现有讨论中所欠缺的保险人视角。
[关键词]责任保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优先权